[人文知音第82期] 分數是學習唯一的目的?

2005年2月18日

文:陳清枝

學期末時,宜蘭縣發生了兩件和考試有關的爭議。一件是某國小學校期末考,數學科考卷的內容,和外面補習班的考卷有許多雷同,被家長檢舉老師有洩題的嫌疑。另一件是另一所國小的分校,提前一天考數學,考卷被安親班拿來給校本部國小學生複習,第二天考數學,發現題目都一樣,而被新聞報導出來,學校也立即處理,重新換題重考。

二件事件都反應今天學校教育,仍然只重視考試的成績,尤其以一個學期二次筆試成績,做為學習成效的重要依據。因為重要,公平性被十分重視,所以才會有上列事件的發生。

但學過教育、當過老師的人都知道,考試的成績是最不公平和最不重要的。因為兩校同年級小朋友國語同樣考八十分,並不代表學習的成效是一樣的,因為題目不同、深淺不同。

再說:每科考一百分也不一定代表就全部都會,因為筆試成績只是能測驗到孩子認知的部分,技能和情意是無法透過筆試了解的。但是家長十分在乎孩子的成績,不管他的行為、態度如何,只要每科考一百分就是好學生、好孩子。

學校為了應付家長的需求,也努力使孩子拿高分。多讀、多背、多寫、多複習、多考試,成績自然會提高。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基本能力,也是要孩子多讀、多寫、多背,或是送到補習班、安親班,加強課業輔導。

結果孩子的成績也許提高了,但其他如創造、思考、情意、技能等,較高層次的學習,卻減少或失去。也許會考試的孩子,將來升學較順暢,但也不保證將來的成就或人生幸福,就比成績差的孩子好,在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實只要依照孩子的性向、程度和成熟度,提供適性的學習,並以孩子的興趣給予發展,每個人都會有美好的未來。考試成績只是學習精熟度的指標,不是學習的全部。

人文國小,以檢定考試代替學科測驗,孩子依自己學習的進度,自己報名參加適合自己程度級數的學科檢定,學校安排每週五下午,提供語文、英文、數學、自然學科的檢定,每科有二十級。通過有獎狀,並且可報名更高級參加檢測,沒有通過,自己再加油學習,下次再參加,直到通過為止。

成績的評量則以期末的成果發表,和學習中的態度成果,做為等第的評定。成績單不是只有分數、等第的呈現,而是以質性的描述,明確指出孩子對該科學習優良,或須再加強的部分做說明,因此成績單是一整本,而非一張。並重視孩子的優勢智能,指出每個孩子不同的優勢智慧。

因此不會只有以二、三次考試成績,做為學習的結果,當然也就不會有考試洩題或考題雷同的問題。不要孩子只是死記、死背考題,而需要融會貫通、蒐集資料、上台報告,養成孩子做學問的能力,而不是只有考試的能力,這才是教育工作者所該努力追求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