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知音第25期] 媽!我想吃糖!現在就要!

2004年1月15日出刊

下載人文知音25期

文:楊文貴

「吃糖」,其實不是什麼大事,不值得大驚小怪的。不過,有趣的是,有一位世界級人物,卻把它當成驚世駭俗的大事認真的討論起來。這位寫了一本「EQ」的書,而名響全球的學者-高曼先生,在書中介紹了「吃糖」的實驗,才讓許多人察覺,原來「吃糖」這件事,是這麼的有學問。他介紹了1990年美國發展心理學期刊所登載的有關「吃糖」的實驗,其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有位心理學家請一群四到五歲的幼童,個別地幫心理學家做事,當幼童結束「幫忙」之後,心理學家很慎重地說:『謝謝你的幫忙,為了謝謝你,我要請你吃糖,不過,你可以選擇現在就拿一顆糖吃。或是稍微再等一下,等我回來時,你可以拿兩顆糖』。實驗後,研究人員根據『能不能等待』的標準,將這幼童分成兩組,進行長期追踪。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四五歲時,就學會『等待』的孩子,持續成長到青少年,其過程中的表現,無論是學業成就、人際關係、或是問題解決能力,都比立刻拿糖吃的孩子來得優秀。」

高曼先生便是以這個實驗當作引言,深入討論EQ的觀念,而風靡全球。

看來,「等」還真是一門大學問哩!

我其實也有這樣的一個憂心,升學主義掛帥的教育制度,只成就了部分有學術能力的孩子,或是那些運氣好碰到好老師的孩子,多數的孩子在課業上落敗了,似乎連生存的空間也被窄化了。人文國小其實不是特殊績優的學校,新團隊的每位老師,也不是都能像其他實驗學校經過精挑細選長期培養。但是本校辦學核心,仍是「照顧好每一個孩子」,以避免升學制度的傷害。為了讓每位孩子都有立足點,本校第一階段目標,在於讓孩子和老師感情很親,同時有豐富的學習經驗,天天都盼望來上學,但,「課業」決不是當前重點。

事實上,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對兒童最具有影響力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就是那些兒童喜歡、最在乎的人。本校新團隊對全校的兒童而言,在新學期開始,都是「新人」,老師要與孩子先培養美好感情,才有長遠的影響力。

更重要是,要透過豐富的環璄,讓老師具體找到兒童的強勢與弱勢智慧。舉例來說,如果一個長年累月只拿稀飯當早餐的人,可能就沒有機會發現,豆漿、燒餅,或是精力湯,原來是那麼的可口和營養。本校所要培養的是孩子終身受用的「自信、尊重他人、旺盛的學習動力、和多樣的生活情趣」。因此,在新團隊的第一階段中,當然不可能侷限在,只要經由簡單的奬賞和處罰,就可強迫孩子拿高分的課本教學。而是經營一個完全接納兒童,讓兒童充分探索的環境,以發現自己的豐富,同時因為充分地被尊重而學會尊重別人。

在分秒必爭的社會,生活中確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在「等待」,本校也不會希望,用「等」來請大家檢視成果。我要提醒的是,孩子成長的判斷,有時是需要「專業」的眼光,若一時看不到具體成效,也許「稍等」會是一個好方法。別忘了,人文團隊成軍還不到半年,憑大家的努力和智慧,優質人文絕對是可以預期的。而更重要的是,我相信「讓孩子教我們怎麼去教他」是最好的教育原則。當您對孩子的成長不太有把握時,一定得先和孩子聊聊,或是仔細端詳端詳孩子,從眼神中您一定不難發現孩子的真情。您也一定會發現,孩子已經在享受人文的美了。但願我們沒有因為年歲而忘了「童心」的可貴。歲末年初,特別與大家共勉,也預祝大家,事事順心,身體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