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知音第91期] 國民教育與公民教育

2005年4月22日

文:陳清枝

星期六(4/16)晚上在頭城國小,聽了宜蘭縣家長協會理事長--陳松根先生的ㄧ場精采演講,對於教育目的和現狀,做深入而精闢的分析,十分認同他的看法:今日的教育,是未來的國力;不好好辦教育,準備蓋監獄。

陳理事長分析了過去「國」民教育,為了達成「國家」經濟發展的目的,而以目的論、不容懷疑、高壓、封閉、單一、標準答案、賞罰分明的方式,做為教育的手段,來達成教育的目標。

但是今天在培養未來公民,卻是要以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以自由、開放、多元的教育方式,用問題啟發孩子,和尊重孩子個別差異,達成現代教育所追求的:創意、文化、美學,不同過去以產業需求,所實施的國民教育。

給孩子標準答案、會考試,是培養「奴才」。給孩子經驗的傳承和發揮,是培養「人才」。「天才」的培養,則需要豐富的想像和創意的教學。標準答案和賞罰分明,是訓練而非真正的教育。過去的教育把人當工具訓練,今天要把每個孩子當人才、天才培養。

照顧每個孩子,重視不同智慧的發展,而非單一以考試成績,作為一個人的成敗,就不會製造許多問題兒童,或所謂課業低成就的孩子。因為人無法每樣智慧都ㄧ百分,卻都會有一項專長和智能。教師和家長就是要,發現和鼓勵孩子的興趣、潛能,給他充分的發揮和成長。

陳理事長更指出,讓孩子補習就像生病送醫院,現在幾乎每個孩子都生病了。孩子只要正常學習,不需要去補習。

至於體罰打罵孩子,是大人放棄自己的原則,以為打可以讓孩子成功、得到歡笑,這是緣木求魚,也是野蠻的行為。他提出「暫停反省」的管教方式,讓孩子自己反省、改變,因為沒有人可以改變別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台灣的教育要徹底改變,要先改變大人錯誤的觀念。要培養會思考、能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有國際觀的未來公民,需要大家放棄過去追求單一價值、考試成績的教育,給孩子一個愉快的學校生活。

人文國小正是實踐公民教育最認真踏實的學校,以培養會思考、團隊合作、主動學習、有國際觀的下一代,為我們辦學的目標。需要您的鼓勵和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