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知音第13期] 人文國小也是我們家

2003年10月23日

文:楊文貴

今天楊小貴特別高興,因為爸爸媽媽帶他和妹妹到喜悅吃牛排大餐。更快樂的是他們班的樊小琦全家也來吃。「真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大家都來吃牛排?」小貴雖然心理這麼想,但是,牛排實在太香,和同學又聊得很興奮,那還有時間管它今天是什麼日子。享受了大餐後,小貴對小琦說:「我要回家上網查資料了」,小琦立刻很羨慕地問:「你媽媽幫你買電腦了,好好哦!」「才不呢!我是說要去學校電腦教室上網,你別忘了老師告訴過我們,人文國小也是我們的家,放學後,還可以回到人文國小寫功課看書或打電腦什麼的啊!」,小貴很理直氣壯的回答。(編者按:楊小貴是人文國小某年級的小朋友,上述場景將發生於今年十月二十七日以後的某一天)。

上面這一段小插曲,當然是我編的故事,不過故事也可能會發生,因為,本校將不斷地配合家長會的協助,積極籌措人力,有計畫地於晚間及假日開放學校空間,讓全校學生及家長使用。我希望推動的理念是,讓學校和家庭充分結合,構築成豐富而完整的學習環境,孩子不只是在上學時段才受到學校的照顧,即使是放學後,仍然可以享用學校的資源。甚至,我還想在未來能透過佛光山的辦學系統,讓人文的學子,可以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或其他就業過程都能獲得長期的協助,期待「一日人文生,終身人文人」的境界能早日實現。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有興趣於德國教育的研究,德國的孩子通常不背書包回家,父母親都不擔心孩子沒事做,因為大部份的德國家庭都有孩子可以「工作(動手操弄)」的空間。多數孩子一回到家就忙著鑽入自己的工作室繼續工作。國情不同,國內家庭頂多有個書房或孩子個人房間,擺個書桌或一些玩具,算是非常豪華的了。而因為空間的侷限,除了學校功課之外,最能打發時間的便是電視了。學者專家經過長期的觀察已經非常肯定的指出,兒童時期過度暴露於電視機前,對兒童的身心都有相當不良的影響。對於這項發現,多數家長都相信,卻也無奈,因為除了寫功課之外,孩子無聊,不看電視,只好到處搗亂。不然,就是要送去補習,才不會浪費青春。我充份感受到一般家庭的這樣困境,經常思考,學校的空間是那麼的多元而豐富,如果在其他非上課時間,有需要的學生也能自由自在的運用,不僅可讓政府的資源充分發揮效用,對於提高學生成長的品質,也應該很有助益。甚至於,我都認為連學生家長也可以充分享用學校的環境設備,例如到圖書館看書,到桌球室打球,到會議室欣賞120吋的大銀幕電影,或是週六、日在操場打籃球、踢足球、散步、慢跑等等。如果,人文國小是每一位學生的第二個家,每一位家長也都樂意像照顧自己的家一樣來照顧人文國小,這樣以人文國小為核心的學習社區,將會為這個社會帶來良善的影響力。而我們大家也一定會覺得生活得更有意義。

其實,我更具體要說的是,想請認同本校辦學理念,肯定本校同仁用心辦學的家長們,可以不要客氣,也不用太含蓄,請認定人文國小是您們的第二個家,一起來建設它,也一起來享用它。本校將從下個星期起,週一至週五晚上七至九時,週六、日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開放電腦教室,供學生或家長免費使用。歡迎有意使用的家長或學生,將附於本期人文知音後面的電腦使用申請表填妥資料,撕下交給老師領取電腦使用卷,第一次申請每人以二十小時使用點數為限。本校將視使用成效,逐漸延長使用時間。

未來,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人力可以運用,我們將開放學校可供利用的空間,甚至於陸續擴增設備,讓人文國小大學園,可以為頭城地區,帶來人文高雅的生活品質,謝謝你的關心與支持。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12期] 孩子,你真了不起!老師,加油!家長,謝謝您!

2003年10月16日出刊

下載人文知音12期

孩子,你真了不起!老師,加油!家長,謝謝您!

文:楊文貴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要他的學生訓練老鼠跑迷津,總共有十二位學生分成A、B兩組參加這項實驗,每一位學生隨機領取了五隻學習能力差不多的老鼠。心理學家卻在介紹這些老鼠時用了不同的說法。

他對A組的六位學生宣稱它們的老鼠是由學習迷津能力優異的老鼠所生下的後代。對B組的另外六學生,則說明它們的老鼠是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後代。

實驗結果發現:A組六位學生所訓練總共三十隻老鼠的平均成績較好。而B組的老鼠成績都不好,甚至有幾隻連起跑都不跑。

實驗完成後,心理學家請這十二位學生填答一份問卷。結果從問卷中發現,A組的學生比B組的學生更喜歡它們所訓練的老鼠,在對待老鼠的態度上,A組的學生也比B組的學生更溫和,更熱心,且經常溫柔地撫弄它們。相反的,B組的學生,似乎對自己所訓練的老鼠不太感興趣,經常對老鼠嘮叨、抱怨、大吼大叫,甚至有的還會去拉扯老鼠的身體,強迫它們練習。

這個實驗呼應了前一陣子很熱門,由大陸教育家周弘寫的「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的現象,該書內容介紹他個人如何經由完全不責罵孩子,徹底賞識他女兒的教養過程,使她的女兒從一位失聰的兒童,轉而被稱為神童,甚至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我相信,由於文化或個人成長背景不同,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像周弘一樣完全接納孩子,但這種以正向的方式對待孩子,引導孩子建立正向自我期許的作法,是有十足的心理學基礎的。

簡單的說,孩子成長的過程,需要他人的回饋,作為行為調整的參考,就像我們需要照鏡子才能精準的整理儀容一樣。不過大人整飭自己通常有自己的標準,可以決定留什麼髮型,化什麼樣的妝。兒童卻沒有既有的形象作參考,需要別人提供架構。所以,一個別人眼中的好孩子,會以好孩子自許,表現得像好孩子。常被罵笨蛋,他的口中一定常說我不知道。而這種「對應」會成為一種「循環」,肯定孩子,孩子會用好行為再度得到肯定,這是良性循環;惡性循環,則是焦點放在孩子的不良行為,孩子誤以為自己只有不良行為,所以只好繼續表現不好行為,才不會「不像別人眼中的自己」。這也叫「自我應驗」。兒童的自我應驗現象通常比成人來得強。父母和師長也因此特別要小心自己對待兒童的用語與態度。

人文團隊的成員深刻了解「自我應驗」的現象,所以每個人都像上述實驗中A組的學生,視每一位孩子有如珍寶,而本人為了貫徹這個理念,避免舊有印象影響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特別安排所有的老師都教新的學生,連原來任教人文一年的五位老師都不帶舊的班級。同時,我也在每次的教學研討會當中,不斷地強調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甚至,在人文的教師聘約當中,有下列的這樣的約定:

七、乙方應本著『有教無類』之精神,循循善誘,發揮專業素養,帶好每一位學生,不得過度使用教師之權威,或個人之情緒張力,迫使學生服從乙方之要求。甲方若發現乙方有上開情事,應提交教師評審委員會討論之,經教師評審委員會確認屬實,得要求乙方限期改善,若乙方於期限內未能改善,甲方應提交教師評審委員會以教師法第十四條第八款「教學不力」之認定,予以解聘。

因此,我們也聽到了孩子最真實的回應。有不少學生都會說,「我們老師對我們好好,不罵我們不打我們」,也有的說,「我們人文的老師是全世界最好的老師」,聽起來雖然覺得又噁心又誇張,不過老師們心裡還是暖暖的,就這樣又會引起良性循環。學生喜歡老師,老師庝愛學生,老師真正的影響力才可能落實。

事實上,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相較於我從今年五月十日以後,開始代理校長的那一段時間,學生氣質的確是有不少的進步。更有趣的現象是,整體而言,我發現目前全校最有氣質的是一年級的新生。據說有一種鋼琴老師收學費有兩個標準,學過鋼琴比完全初學的貴一倍。以前,我不太能理解,現在則很能體會。真的,要改變舊有的習慣,比開始建立新的習慣要來的困難許多。不過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已經看到「鼓勵」的功能。尤其是五年級的學生,從開學時的散漫、粗野、無心學習,逐漸調整到穩定、文雅、願意學習,實在是難能可貴,值得為這些孩子們喝釆。當然,其他年級的良好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上一期人文知音中,我談到了人文家長的圖像,肯定家長是老師們忠實的後勤部隊,尤其新的家長委員會堅強的團隊建置完善之後,已凝聚了的強勁的執行力,正蓄勢待發,我們期待源源不絶的補給,可以使老師們無後顧之憂,全心全力照顧每一個孩子。

當然,我內心明白,並不是每一位家長對人文的辦學都深信不疑,觀望不安的仍有人在。對於家長的擔心、不安、甚至是懷疑,我們都能理解都能接受,也沒有不快。不過為了讓學校越來越穩定,全體教職員工更能專心辦學,學校對於目前仍有疑慮甚至考慮孩子轉學的家長,將不再重覆的解說或挽留,一定完全尊重家長的選擇。同時,並開放轉出的名額,歡迎其他學區認同本校理念的家長,將孩子轉入本校。我們期待能因此建置一個單純優質的學習環境,讓老師們的精力可以完全放在帶領每一位學生的成長之上。

同時,對於認同本校理念的家長,更請抱著「友直、友諒、友多聞」的態度,不避諱也不擔心指出本校的缺失會有不好感受,隨時提供改進建議,而對於有不明白的地方,也請亳不猶豫地要求解說。最重要的是,請大家共同信賴「良性循環」的理念,開始彼此善待對方,家長賞識孩子,肯定老師;老師真誠對待家長,用心關照學生;孩子享受親情,喜愛老師、熱衷學習。我想,我們親師生會共同在頭城創造台灣兒童教育的奇葩,您說呢?讓我們一起來吧!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11期] 人文家長的圖像

2003年10月9日出刊

下載人文知音11期

面對多元遽變的社會,小學階段的基礎應該像是金字塔的底座,寛廣而深厚。千萬不能是單一的「考試成績」,這深厚的基礎,要有豐富多元的課程來促成。

人文國小的全體教職員工,正全力以赴完成這個使命。我喜歡把人文的教學工作比喻成人文學子心靈工程的硬戰,是一場需要全體老師無後顧之憂的專業作戰。

要挑戰的對象包括:長期迷失在電視卡通與線上遊戲,卻對課業毫無興致的學生,以及過於擔心孩子輸在升學起跑點的部份家長。

而更要挑戰的是,一般學校採用單一班級制度所難以關照的「個別差異」。

人文國小希望學習快的孩子沒有無謂的等待,學習慢的孩子能有足夠的指導,所以,這絶對是一場空前的挑戰,而我們-學校、學生、家長-都恭逢盛會。

那麼,當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變成了專業的作戰部隊時,親愛的家長們,您覺得您當什麼角色比較好?

一般學校家長較為被動。只要學校沒出太多問題,通常是學校有所要求才作反應。學校與家長看起來有點像是買賣關係,重視的是所購買(透過納稅等方式)的教育產品是否品質良好。

所以,下意識裡頭普遍的想法是學校應該把教育辦好,家長對學校教育不滿意,當然是學校的不應該。學校做了太多的不應該,家長當然會駡,或者將學生轉學。

就像買賣的過程,買不到好產品,可以到別家。學校辦不好,學生轉光了,關門大吉,理所當然,也節省公帑。還好,人文的大部份家長卻沒這麼想!

人文新團隊開學至今,大約一個月的運作,風評當然見仁見智,學生有轉進有轉出,家長的關切點,雖然難免會聚焦在功課與考試之上,但己經有不少家長開始看到孩子多元開放的快樂學習,不安的心已漸漸沈穩,前幾天分別辦完的年級班親會,以及第二屆家長委員會的組織順利建置完畢,人文國小家長的圖像,似乎己經有別於多數一般的學校。

那麼,這個不同於一般買賣關係的親師圖像是什麼?我在多次的場合都是這麼描繪的,親師是教育工程的合夥人,或者說老師是家長與政府合資聘來的專業工程師,更貼切也許可以說老師在前方作戰,政府與家長是後勤支援。尤其當政財力有限時,家長力量的全面建置與應用,變成是可以擴充學校能量的主要依賴了。不知,您以為然否?

對於人文國小,我期待它的成就超越政府所給的資源。這個超越的力量源頭,除了我個人將近三十年兒童教育與輔導工作理論與經驗的帶領,結合全體教職員工全力以赴的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二百五十位學生背後龐大的家長資源。

我們如果能鼓勵家長以投資合夥人的心境來參與校務,讓大家確信投資學校,就是投資子女,投資自己的老年。甚至是未來的人類品質。那麼,本校一定可以突破目前學校教育的困境,以豐沛的社會資源結合義無返顧的專業團隊,將每一位經過人文國小六年教育的孩子,都培育成未來社會的棟樑。我想在二十年後的今天,我會為自己現在的期許與努力,而覺得此生無憾。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新的家長會團隊將以這樣的立場來建置家長的資源脈絡,期待因為有大家的努力,我們的共同心願,將逐日達成。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8期] 健康快樂去學習~大地探索遊戲

2003年9月19日

「老師,怎麼沒有用課本上課?」、「老師今天有作業嗎?」……親愛的孩子、親愛的家長,我們有上課,只是在生活、活動中上課,所以不完全需要課本;我們有作業,只是需要孩子更主動地完成,而不是老師的催促警告。

三年級致力於提供「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給孩子,因此,我們上課的教室,有室內的、室外的,有校園、也有海水浴場……。

老師問說:「我們去海邊看天氣和風向嗎?我們是不是到了高塔觀察海平面,學了水平和垂直?!」孩子睜大眼睛地聽老師說,並且用力地點了點頭,老師又問:「你們喜歡安靜地坐在教室,翻開自然課本學自然嗎?」孩子們迅速地搖了搖頭。

親愛的你知道嗎?學習知識原是為了讓你生活的更好,於是,三年級的老師們希望讓你就從「生活」開始學習,從「快樂」開始學習。

讓我們回想一下有趣好玩的「大地探索闖關遊戲」,這是為了瞭解孩子在一、二年級的學習狀況而設計;換言之,孩子你雖然在「玩」,實際上也是在進行另類的「考試」喔!

「大地遊戲」的學習活動,希望達成三項教學目標(一)瞭解學生先備經驗與學習程度、(二)讓學生在遊戲的情境中,自然地接受評量、(三)運用紙筆測驗、實作評量、動態評量等多元評量方式,瞭解學生能力。

在這樣的測驗活動中,我們運用校園的各種空間,也邀請了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教系二年級約15位的大哥哥、大姊姊們幫忙。透過「倉頡高手」、「小小文學家」、「誰偷吃了月亮?」、「愛吃的小叮噹」、「What time is it?」、「比手劃腳」、「未完成」等活動,檢測學生在國語文、數學、藝術與人文等方面的能力。總體而言,約有80%的孩子語文能力相當,只有少數的孩子不會查字典,或者無法在一定時間內將「短句擴充」。約有20%的孩子還不會看時鐘,而在數的加減法方面,許多孩子是在運算過程中出錯了。對於藝術與人文的能力,班上約有10%的孩子有表演創作的優能力,約有10%的孩子不習慣或羞於在公開場合表演;大部分的孩子均能表達視覺藝術的能力,並且有40%左右的孩子能表現豐富的構圖、配色和創意。

對每個孩子而言,都有各自的專長和優點;對家長而言,孩子都是最重要的;對老師而言,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當三年級的老師,我們致力於發現每一個重要孩子的專長和優點;因此,「大地闖關遊戲」的頒獎也很另類,有「老鷹獎」、「螞蟻獎」、「瓢蟲獎」、「蝴蝶獎」、「海豚獎」、「蜜蜂獎」、「蟋蟀獎」,分別代表速度、團結、創意、表演、智慧、勤勞和歌唱的各種表現;對老師來說,人人有獎,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很棒!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5期] 本校課程實施方式與評量原則

2003年8月29日

文:楊文貴

為了使每一位進入本校就學的兒童,都能適性地發展,本校課程的實施,將從心理層面出發,先行激發兒童的學習動力,協助其對於老師所安排的學習環境與材料,產生最大的興趣與探究的慾望,接著根據兒童的學習行為,作妥善的引導,務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面對適度的挑戰,引發迎戰的驅力,使自己全然投入,經由操弄、觀察、模仿、猜測、思索、重組、拆解、及反覆練習等過程之後,克服了所受挑戰的困境,自然而然產生愉悅的成就感。最後,當學習慾望獲得滿足,心理張力逐漸趨緩之時,教師再協助兒童經由反思再檢視的過程,將所習得的經驗或技能,以論理式的結構加以統整,以建構兒童的知識體系,並發展出真正帶得走的能力。

根據上述的原則,教師在實施課程時,首先應注意兒童的專注程度。就學習的本質而言,任何能引發興趣,激起學習動力的材料,都能使兒童專注其上。然而,在傳統以教師教學為主的班級教學模式中,教師大部分都將精力放在自己教學的行為,難以分身去關注學生學習的專注表現。即或教師能察覺到學生不專注的行為,亦會為了符應教學進度的要求,難有足夠時間,停下腳步,用心找出學生不專注的可能原因。甚至,輕率使用外在增強,只求學生一時表面上的投入,等到外在增強逐漸失去力道時,學生原發的學習動力也隨之枯竭。本校為克服此一困境,乃以學習者中心,能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機會為最高原則,進行課程規畫。各學年根據學生特性並結合生活環境素材,試圖以單一或多重主軸來提貫整體課程,其所呈現的精神明顯地放在引發學生之學習興趣與持續專研的動力之上。

為使課程能真正落實在每位學生的適性學習之上,學生學習檔案及教師的觀察紀錄便成為非常重要的工具。教師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歷程,對於學生正負向的行為表現作完整紀錄,以便隨時調整學習素材的呈現方式或學習空間的安排,以符應學生的需求。同時,適切地建立學生學習檔案,以進行持續性的學習成果檢核,一方面作為下階段課程設計的參考。另一方面則逐漸累積學生的學習歷程圖像,協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個人學習風格及優弱勢智慧之所在,以利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與生涯規畫。

面對一班將近三十五名學生的班級,要求教師隨時紀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並建立學習檔案,若以傳統一位級任及二三位科任教師的配置,實際上是不可能達成的。本校為克服此一困境,乃試將一般學校教師所兼任的行政工作,完全交付行政專人處理,同時再以每班一點五的教師編制,兩班三位教師,加上額外調度的實習教師,合計四位教師,以主任教師、副主任教師、助理教師及實習教師的組織,共同執行兩班合計七十位學童的課程。在整體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必須不斷運用各種不同的組合及學習型態,以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位教師帶領七十位學童的學習,因受限於教室空間,全部統一上課的機會不太大(本校正努力規畫大學習空間),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分組進行。分組的原則應十分機動,配合不同學習材料及型態宜作不同的分組。同時,學習的型態亦應朝向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為主。教師統一指導的機率降低,多運用不同媒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多數的學生可以經由閱讀書面資料或觀察影片示範,了解學習的方式。教師只要以小組或個別地對少數需要口頭說明的學生進行指導即可。當然,要順利減少教師過度使用口頭指導,事前準備自然是重要工作。

本校已經利用暑期期間,將原本分隔的教室空間打通,為配合學生自主學習的進行,教師們必須費心規畫開放空間的運用。在兩間相通的教室中,理出適當的學習區域,將教師、學習材料以及學生作適當的配置。同時,為強化學習的完整性與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本校取消一般學校有固定鐘聲以區隔上下課時間的作法,學習的進行,由教師及學生視當時情況及觀察時鐘,作為停或續的依據。

沒有鐘聲的學校,無法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下課的干擾及科任教師的提心吊膽,使得幾所曾經試過的學校,終告失敗。本校的因應之道,首先廢除科任教師制度,學生的學習不再以單一的科目為單位,數位教師結合個己的專長擔負起全部的課程,不會有科任教師沒注意到鐘聲,而延誤下一堂的上課。

沒有共同下課時間,卻處在同一空間的不同年級,惟有在學生徹底養成了學習時專注與輕聲及移動時的緩步與溫柔,才能降低相互的干擾。為此,本校乃將全校空間作了大幅的更動,將部分開放空間設計為活動用空間,在其中充許較大的聲量及較激烈的行動。而要求教師協助學生養成進入教室區,隨即放緩步伐,降低音量。即或教師安排的教學活動,也限定於靜態的模式。因此,預期在本校的教室區域中,只見學生與教師專注輕盈地學習,沒有拉開嗓門吶喊,也沒有嘻笑奔跑。而在活動空間中,則見全然開濶與放聲享受的學習活動。如此動靜區隔的學校空間,除了能維持較高的學習品質之外,對於培養學生的良好儀態,亦甚有助益。

評量是一種採用適當工具,以決定學生學生成果的歷程。配合本校課程總體目標,每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定位在其個人的適性發展。適性發展的評定,在不同的個別差異下,不應有單一的標準。同時,學生學習表現的評量,又應該隨時反映在教師的學習經營之上,以便握學生的最佳學習狀態,因此,評量也不能倔限在單一的時段內。更重要的是,如果學校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成果便應該展示在真實生活的情境中。所以,評量也不能過度強調只能反映考試能力的紙筆測驗。換句話說,本校課程實施成果的評量,將以多元方式進行,重視真實與歷程評量,並強化學生學習檔案的建立。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5期] 本學校願景與教育目標

2003年8月29日出刊

文:楊文貴校長

本校係由縣府依據「宜蘭縣屬國民中小學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以特許模式委託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會辦理之公辦民營學校。特許學校發源於美國,且將成為本世紀美國中小學的主流,其本質為政府提供相當的教育經費與設備,以契約方式交給私人經營,允許辦學者相當自主權,以提高學校的效益(吳清山,林天祐,民2003)。基於此項認定,本校將在政府授權的範圍內,以全校堅強的專業團隊,妥善運用比一般公立學校稍多的經營空間,強化本校的辦學績效,除了作為縣府提供家長「學校選檡權」之標竿外,更希望為全國一般性公立小學演練出一套出更符合教育本質,更具經營績效的辦學模式。

因此,本校學校課程的規畫,除稍加強化立校精神的人文藝術課程外,仍將以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基本內涵。現階段學校辦學的重點,將先從技術層面著手,採用教育專業策略與具體作為,以提高辦學績效。本學年度主要的經營策略包括:教學與行政徹底分立;教師分級的協同教學;無學年制精神的課程安排;以及精緻化、適性化的學習經營。 預期經由上述以學習者為中心相關策略的實施,使得本校的辦學效益更能趨近於「帶好每一個孩子」的境地。

「終結教改亂象,回歸教育本質」,已成為「教改再改」的主要訴求,且不論過去十餘年的教改是否為亂象,教育工作者本來就應該認清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本校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於「成就每一位學子的成長」。這個信念看似清楚易懂,卻會因為觀點之不同,在「成就」與「成長」這兩議題上,引發出不同的論逑,甚至產生南轅北轍的教育作為。本校試圖耤由教育基本法強調學習權的角度切入,以每一位學子學習的欲望都能獲得滿足與提昇,當成學校課程的總體目標,將「成長」界定為「每一位學子在學校裡頭都能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同時又能將因為學習所帶來的心智、情意、或動作技能上的改變,適切地表現於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種不斷累積與調整的過程」,而「成就」便是「本校全體員工,工作投入後所造成的上述情境的具體展現」。

簡單的說,本校不在課程目標與內函進行大規模個殊性的研發,仍以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帶好每一個孩子,境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為本校願景與學校教育目標。預期結合二十七位教職員工的心力,經由精緻專業的分工與合作,共同照顧全校二百五十位孩子,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在人文國小,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發揮自己潛能,享受學習和成長。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2期] 人文國小校長就職 任重道遠

2003年8月8日出刊

「好重啊!」八月一日,楊文貴校長從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佛光山教育學院院長,慈惠法師的手中,接下人文國小的印信時,如有所感的說了這句話。

印信並不重,楊校長只是體認,接下人文國小,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從五月十日,開始兼代校長,以無給職義工的方式,投入人文國小整頓治校的工作,一切的阻擾與打擊,流言與挑戰,轟然而起。

楊校長以其一貫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一一將該興該革的事,一件一件完成。從人事的調動安排,校園空間的規劃設計,行政團隊的確立,教師遴聘新法的實施,教師分級制的施行等等,都在短短二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

從五月初,星雲大師一通電話,楊文貴教授慎重的接下了校長一職,到今天正式就職,接下來將有漫漫長路,需要楊校長與他的人文團隊,一起無悔的付出,共同完成。

八月一日,人文國小以簡單隆重的方式,完成新舊任校長的儀式。只有基金會的代表出席,全體教職員,和自行出席的家長會代表參加。慈惠法師以佛光山,第一棟建築是佛學院為例,說明辦教育一直是佛光山的志業,大師的心願。今天人文國小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承辦,亦是完成佛光山由幼稚園到大學,完整的教育體系。

任重而道遠,人文國小有其艱鉅的任務,不僅是完成大師興學弘法的心願,更要成為全國教育興革的典範,也讓宜蘭縣政府提供學校,以公辦民營來落實教育改革契機的理想完成。相信在楊校長以其專業、投入,帶領全校二十六位活力團隊,人文國小將不負各界眾望,會做出許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出來的。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1期] 人文知音發刊詞

2003年8月1日出刊

文:校長楊文貴

發行「人文知音」學校週刊,是希望透過文字的交流與溝通,促進師生、家長和學校之間,彼此的了解與互動,讓人文國小的教育發展,更臻完美。

週刊將採每週發行,一至四版。內容有學校要聞、活動報導、班級花絮、教育文摘、交流天地等,由本校編輯群和各班群老師負責,預計每星期五發行,由小朋友帶回家,與家長共同分享。

人文知音是一個開放的園地,歡迎家長、社會人士,不吝指教,隨時可將對學校的意見或問題,投書到編輯部,我們將如實刊出與解答。也希望小朋友,能將自己的意見,或學習的感想寫下來,投稿到人文知音。

「學海無崖,為勤是岸」,學習是無止盡的,希望透過人文知音的發行,讓學習成為可持續的累積,將經驗與知識,出版與交流,讓人文國小的師生、家長,都可持續成長、進步,是本人的期許與希望!

在教改的路上,一群年輕人,一路顛波困頓、挫敗失落,但始終堅持著初心,要為教育,打拼出一片,快樂的學習園地。一轉眼,三十年就過去了。

當初,一群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小夥子,為孩子立下了一個宏願,三十年後,終於露出曙光,即將擁有一個可能的實踐園地。靠的是,從來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以及一顆永遠為教育的心。

經過教改團體多年的努力爭取,教育基本法修訂條文,終於在立法院通過,給了私人興學的機會。公辦民營,是教改人員所希望爭取的。宜蘭縣政府,率先其他各縣市,首先於九十一學年度,開辦了二所公辦民營的小學,提供給私人經營。

冬山慈心華德福實驗小學,和頭城佛光人文國小,就是全國首創的公辦民營小學。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和實驗,二個學校都漸漸在經驗中學習、成長,漸漸走出自己的方向。

因緣際會,人文國小在一番人事更迭,將三十年前,在師專就讀的一批同學,湊合在一起,共同經營管理這所,體制內的體制外實驗小學。他們是民國六十五年,畢業於台北師專的一群教育界尖兵。

現任職宜蘭縣政府的教育局局長文超順,在國北師擔任教授的楊文貴,中壢國中校長的賴銹慧,台北縣建安國小校長陳木城,和實際投入實驗學校設立的陳清枝,都是當時北師同級的同學。三十年後,又聚集在一起,共同投入人文國小的興學工作。

這因緣是由賴銹慧的姊姊,趙翠慧女士所牽引的。趙女士是大觀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也是星雲大師身邊重要的在家弟子,幫助大師興學、弘法,不遺餘力。在人文國小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承辦一年後,受星雲大師之託,趙女士找到楊教授,擔任人文國小校長,陳清枝擔任副校長,文超順、賴銹慧、陳木城等人為教育發展委員會委員,集全力來經營這所,國內首創的公辦民營實驗學校。

三十年前的理想和志願,經過一番波折和因緣,最後終於在人文國小相會,撞擊出一片炫麗的火花,為台灣的教改,譜出一首高亢的交響樂曲。五位同學在教育界的努力,已有一番成就,今天相會、聚集,更將為國內的教育改革,添一佳話。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