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知音第91期] 國民教育與公民教育

2005年4月22日

文:陳清枝

星期六(4/16)晚上在頭城國小,聽了宜蘭縣家長協會理事長--陳松根先生的ㄧ場精采演講,對於教育目的和現狀,做深入而精闢的分析,十分認同他的看法:今日的教育,是未來的國力;不好好辦教育,準備蓋監獄。

陳理事長分析了過去「國」民教育,為了達成「國家」經濟發展的目的,而以目的論、不容懷疑、高壓、封閉、單一、標準答案、賞罰分明的方式,做為教育的手段,來達成教育的目標。

但是今天在培養未來公民,卻是要以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以自由、開放、多元的教育方式,用問題啟發孩子,和尊重孩子個別差異,達成現代教育所追求的:創意、文化、美學,不同過去以產業需求,所實施的國民教育。

給孩子標準答案、會考試,是培養「奴才」。給孩子經驗的傳承和發揮,是培養「人才」。「天才」的培養,則需要豐富的想像和創意的教學。標準答案和賞罰分明,是訓練而非真正的教育。過去的教育把人當工具訓練,今天要把每個孩子當人才、天才培養。

照顧每個孩子,重視不同智慧的發展,而非單一以考試成績,作為一個人的成敗,就不會製造許多問題兒童,或所謂課業低成就的孩子。因為人無法每樣智慧都ㄧ百分,卻都會有一項專長和智能。教師和家長就是要,發現和鼓勵孩子的興趣、潛能,給他充分的發揮和成長。

陳理事長更指出,讓孩子補習就像生病送醫院,現在幾乎每個孩子都生病了。孩子只要正常學習,不需要去補習。

至於體罰打罵孩子,是大人放棄自己的原則,以為打可以讓孩子成功、得到歡笑,這是緣木求魚,也是野蠻的行為。他提出「暫停反省」的管教方式,讓孩子自己反省、改變,因為沒有人可以改變別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台灣的教育要徹底改變,要先改變大人錯誤的觀念。要培養會思考、能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有國際觀的未來公民,需要大家放棄過去追求單一價值、考試成績的教育,給孩子一個愉快的學校生活。

人文國小正是實踐公民教育最認真踏實的學校,以培養會思考、團隊合作、主動學習、有國際觀的下一代,為我們辦學的目標。需要您的鼓勵和支持!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82期] 分數是學習唯一的目的?

2005年2月18日

文:陳清枝

學期末時,宜蘭縣發生了兩件和考試有關的爭議。一件是某國小學校期末考,數學科考卷的內容,和外面補習班的考卷有許多雷同,被家長檢舉老師有洩題的嫌疑。另一件是另一所國小的分校,提前一天考數學,考卷被安親班拿來給校本部國小學生複習,第二天考數學,發現題目都一樣,而被新聞報導出來,學校也立即處理,重新換題重考。

二件事件都反應今天學校教育,仍然只重視考試的成績,尤其以一個學期二次筆試成績,做為學習成效的重要依據。因為重要,公平性被十分重視,所以才會有上列事件的發生。

但學過教育、當過老師的人都知道,考試的成績是最不公平和最不重要的。因為兩校同年級小朋友國語同樣考八十分,並不代表學習的成效是一樣的,因為題目不同、深淺不同。

再說:每科考一百分也不一定代表就全部都會,因為筆試成績只是能測驗到孩子認知的部分,技能和情意是無法透過筆試了解的。但是家長十分在乎孩子的成績,不管他的行為、態度如何,只要每科考一百分就是好學生、好孩子。

學校為了應付家長的需求,也努力使孩子拿高分。多讀、多背、多寫、多複習、多考試,成績自然會提高。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基本能力,也是要孩子多讀、多寫、多背,或是送到補習班、安親班,加強課業輔導。

結果孩子的成績也許提高了,但其他如創造、思考、情意、技能等,較高層次的學習,卻減少或失去。也許會考試的孩子,將來升學較順暢,但也不保證將來的成就或人生幸福,就比成績差的孩子好,在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實只要依照孩子的性向、程度和成熟度,提供適性的學習,並以孩子的興趣給予發展,每個人都會有美好的未來。考試成績只是學習精熟度的指標,不是學習的全部。

人文國小,以檢定考試代替學科測驗,孩子依自己學習的進度,自己報名參加適合自己程度級數的學科檢定,學校安排每週五下午,提供語文、英文、數學、自然學科的檢定,每科有二十級。通過有獎狀,並且可報名更高級參加檢測,沒有通過,自己再加油學習,下次再參加,直到通過為止。

成績的評量則以期末的成果發表,和學習中的態度成果,做為等第的評定。成績單不是只有分數、等第的呈現,而是以質性的描述,明確指出孩子對該科學習優良,或須再加強的部分做說明,因此成績單是一整本,而非一張。並重視孩子的優勢智能,指出每個孩子不同的優勢智慧。

因此不會只有以二、三次考試成績,做為學習的結果,當然也就不會有考試洩題或考題雷同的問題。不要孩子只是死記、死背考題,而需要融會貫通、蒐集資料、上台報告,養成孩子做學問的能力,而不是只有考試的能力,這才是教育工作者所該努力追求的。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81期] 學校教育該給孩子什麼?

2005年2月11日

文:陳清枝

從過去德、智、體、群、美,到禮、義、廉、恥,或是:文、武、藝、德,等教育目標,都揭示時代對教育的期望與要求。九年一貫課程雖然有許多的指標能力,但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到「帶得走的能力」,和要求教育人員做好「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的基本教育職責。

但不管教育目標多麼清楚、高等,整個教育仍被升學主義籠罩和主導。考試領導教學,成績仍是大部分家長所唯一追求的。因此不管教育如何鬆綁,如何改革,仍然無法放開升學、成績的魔咒,仍然無法讓孩子適性、快樂的學習。

從九零年代的森林小學、種子學苑、雅歌小學、全人中學,到今天公辦民營的慈心小學和人文國小,都逃不過升學主義,及考試成績的試煉和考驗。但因為有一些家長的支持,和主事者的堅持,也在夾縫困境中,開出一些漂亮的花朵。

這些體制外或公辦民營的學校,所給孩子的大多是:適性、快樂、自主的學習,其實就是教育的本質。經營者也大多能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以照顧每個孩子為辦學目標。但為什麼卻一直無法被大多數的家長,和主流教育所接納呢?

同樣英國夏山學校和日本友緣學園、緒川學校,也都成立半個世紀以上了,仍然只是傳說中的仙境和天堂一樣,永遠都只是教育工作者的夢想與希望,可望不可及。

在公共電視教育專輯中,主持人喃喃自語的說:「到底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這仍是大多數家長、老師,所希望得到的答案。其實答案都在現行的教育目標中,只是教育工作者願意付出多少、執行多少而已。

所幸仍有一些願意實現教育理想的工作者,默默為下一代的教育付出,實現一些快樂的教育理想。雖然無法全面實施,改變現狀,但他們真的努力過,也創造出一些奇蹟,留給後人一些追思和想念。這些教育工作的「唐吉訶德」,是值得我們給他們鼓勵和喝采的。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68期] 孩子的分數那麼重要嗎?

2004年11月12日

文:陳清枝

當你看一個人的時候,你會關心什麼?他的成績:國語考幾分?數學考幾分?還是他的為人、氣度和談吐?還是健康、快樂和成就?大部分是後面,不會去管他考試考幾分吧?

但許多父母親不會去關心孩子:在學校學得快不快樂?喜不喜歡上學?只擔心他是否有照進度上?考試成績幾分?程度跟得上跟不上人家?難道這就是孩子學習的全部?

許多大人都忘記小時候上學的情景,絕對不會是考試留下快樂的記憶,或是學會國語、數學而快樂。除了少數成績好的同學,不然大都是痛苦的煎熬,對於日後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助益。

反而是同學之間的友誼,老師的一份關懷和愛心,或是戶外教學、運動會、社團活動中,愉快的過程,雖然短暫,卻永遠記憶猶新。因此學校學習,不是只有知識的認知,情意的薰陶和生活技能的培養,更是重要。

師專的時候,數學是我最頭痛的科目,除了自己對邏輯思考無趣,對任教老師也無好感,因此放棄學習,最後重考、重修,好不容易才畢業。國語文會考更是我頭痛的科目,對那些咬舌嚼字的字音,實在困擾。但不及格是不能畢業,重考了二次才勉強過關。

十幾二十年後,自己擔任教職,國語文成為我的專長和喜愛,除了擔任省、縣國語科輔導員達十三年,在教學上更有十幾本著作,發表論述文章近千篇。擔任教職後,數學指導也不成問題。學習的挫敗,並沒有成為我日後工作的困擾,反而是借鏡和助力。

因此對於有些父母,拿著作業的錯別字、進度和成績,來質疑學校老師的教學時,心裡有許多無奈。我相信除了課業、成績,孩子還有更重要要學習的東西。我想學校不是只有教學,還有更重要的情意和品格教育,以及讓孩子快樂、喜愛上學吧?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67期] 人文國小的創新教學之二

2004年11月5日

 

二:行政革新部分

1:彈性的人事制度—

因才適用,以每個老師的專長安排適合工作,並依需要聘請學有專精的人才,擔任教師助理,協助老師教學。

行政工作則以臨時人員聘任,專人專職,減少費用支出及教師工作負擔。

2:依需要實施四學期制—

讓學習更具有彈性,時間能充分運用,採四學期制,寒暑假期各一個月,中間各有二週的春、秋假,可作為教師教學檢討、準備、進修學習用,學生則安排不同學習活動或遊學、親子活動等。

3:開放式的空間規劃—

教室採用開放式空間,可靈活充分運用教室各角落,並多用途使用,讓場地使用更靈活、有效率,如車站有等待、閱讀和溜冰的功能。

圖書館採開架式,隨手可取閱。教室走廊角落,皆有閱讀、休息、音樂的設置,有家的感覺。

4:後現代課程觀的實踐—

不做硬性的規定,隨時依需要做課程、人事的調整和運用,彈性、變化,以去除傳統僵化、不變的教育方法和體制。

培養師資、工作人員、學生,有隨時接受改變,挑戰不可能的信念和能力。以應付變化、快速的社會,和知識爆炸的今天。

5:領導、教學的專業化—

改變過去校長行政領導,而以專業領導教學。另設三位副校長,分擔校長公關、行政、社交事務,能專心辦學。

並以專業幫助教師成長,帶領教師走上專業團隊的形象。行政管理以扁平化組織、走動式管理為原則,

突破傳統層層管理的僵化,靈活組織型態。

6:家長夥伴關係的建立—

傳統家長只是把學生送到學校學習,由老師負責,比較像雇主關係,學校是老闆,家長、學生是顧客。

但人文國小則將家長視為合夥人、工作的夥伴關係,共同來經營管理學校,一起來教育孩子。家長會不同於一般學校,主動積極參與學校教學事務,並承擔學習經費的籌募。學校也提供給家長進修、學習、成長的機會。

7:民間力量資源的引進—

這一年多,承辦單位--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和佛光會及星雲大師本人,給予學校將近四百萬元的經費支助,還有家長、社會大眾捐款近一百萬元幫助興學,減輕政府教育支出,給予學生更優質的教育環境設施,是公辦民營最大的獲利。

8:成果展現及改革效應的呈現—

一年多年來,有將近六十個團體、單位,近一千人次的參訪。出刊人文知音六十餘期(每週一期),報紙、雜誌一百多篇報導,文章發表,電視採訪拍攝專輯等,及舉辦各項研習、研討會,將成果展示及宣揚,獲得各界肯定,並帶回學校、單位,參考改進,達到推廣效果。

 

三:遇到的困難和瓶頸

實施過程中,遭遇許多困難和阻擾,如定位未明,教師沒有公保和退撫,教職員工福利權益受損。當初所訂課程、人事、經費均自主管理運用,但結果部分權限被限制,經費也改成政府單位預算等,都是有待克服。加上家長的觀念,和升學主義的陰影籠罩,都不利於教學的創新和變革推動。

 

結語:

人文國小在短短二年多的時間,創下許多紀錄,創新許多學習方式,為國內教育改革,點燃一些希望。這是宜蘭縣政府開辦公辦民營的期望,希望為教改,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給民間有興學的機會和空間,就會有許多突破和可能。

人文國小很願意在辦學上,努力嘗試許多革新與創新,雖然過程中仍有許多的困境和阻擾,但只要能為教育提出一些希望,這些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66期] 人文國小的創新教學之一

2004年10月29日

 

本校自從楊文貴教授,在九十二年八月一日接任校長後,實施一連串創新教學和行政革新,創下許多教育改革新嘗試,今盧列如下:

一:教學創新部份

1:實施混齡班級家族制—

將二到六年級學生,依學生性向、興趣,教師專長,組成學習家族,打破過去單一年級班級編班方式。讓不同年齡的孩子相處在一起,培養情意教育,有家的感覺,兄弟姊妹在一起學習和生活。並加上興趣發展社團的功能,有不同興趣的家族,如運動家、昆蟲家、表演家、點心家、蘇東坡家、莎士比亞家、哥倫布家等,多采多姿,內容豐富。

2:徹底實施教師協同教學—

為了讓全體老師熟悉協同教學,校長採用漸進方式實施協同教學。首先讓四位老師協同教一個年級二個班級,然後三到四位老師教一個領域,第三階段則實施主題統整教學,由六到八位老師教一大主題,主題分成人文與科技二大領域。

3:突破傳統學習評量方式—

學科教學採用主題式,與生活有關、兒童有興趣之主題,每個主題實施三到五週。小朋友依興趣和能力,分成三到四組學習。二、三年級成一大學習群,四、五、六年級成一大學習群。二大主題:人文與科技相互交換,各進行五週學習。

評量以實驗、報告、操作為主、紙筆評量為輔,重視兒童實作、資料蒐集、解決問題之能力培養。

4:完整學習無上下課鐘聲—

早上七點半到學校,進入家族一直到九點,進行家族生活及學習活動。九點到十一點五十分為主題學習時段,完整四節課,中間十點到十點半為休息時間。中午到下午一點半,為家族休息及活動時間,一點半到三點半為社團活動時間,三點半到四點為點心休息時間,四點到五點十五分是家族課業指導整理和運動時間,五點十五分到五點半放學。

一天只有中午提醒用餐,和下午五點十五分放學二個鐘聲,其他沒有上下課的鐘聲。

5:公平學習機會在人文—

為了讓學習機會能公平,不因家庭環境貧富而有所差距,人文國小實施公平學習機會。學生除了基本學費和午餐費用,所有學習活動完全免費。除一般學校的學習課程外,一到六年級週一到週五均全天上課,時間從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五點十五分。

包括下午的下午茶點心和社團、安親老師鐘點費,都由學校和家長會共同籌募支應,讓全校小朋友有免費的點心、社團和安親課業指導。

6:博物館化的教學設施建設—

學校的教學設備、建築,以博物館化方向設計。一樓是人文藝術館,有無盡藏圖書館、水族世界、人文藝廊、工藝教室的設備。二樓是雙語生活館,有英語商店、英語生活家。三樓為社會采風館及數學探索館。

規劃中的第二期工程,更是博物館化的呈現,有展示教學區和活動操作區,以開放、操作為主的學習區,沒有傳統教室,期望成為宜蘭縣第三代學校建築的濫觴。

7:九年一貫課程學習的規劃—

以九年一貫精神設計課程和規劃學習歷程,希望將來有一到九年級學生,完成九年一貫的課程。

因此在師資培育和遴選上,也以國中小教師、各類專長教師考量,目前已有國中資格教師六位。

第二期工程也以國中課程做考量設計,有各學科主題館的設置。明年六年級畢業,希望能直升七年級,實施無學年制個別化適性的學習。

8:徹底照顧好每一個孩子—

教育主要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照顧和啟發,不論貧、富、聰、愚,實施全人的教育。不只學科的學習,更要有健康的身心,生活的能力。因此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需要,給予不同的照顧,讓每個孩子在人文國小都有一席之地。楊校長以他性格教育輔導的專業,帶入學習中,讓每個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照顧。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文知音第60期] 回首-人文一年的回顧之一

2004年9月17日

 

* 緣起

人文國小是宜蘭縣政府首開全省先例,開放民間團體經營的公辦民營學校之一,希望能為教改,走出一片不一樣的天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取得人文國小辦學的經營權,交由佛光大學經營管理。

經過一年的創校過程,因出現一些經營上的危機,因此由大師禮聘國北師院楊文貴教授,繼續第二階段的經營。在不甚穩固的基礎上,汰舊換新、革除舊蔽,在教學和建設上,從事創新和建樹,並以經營為一流國際學校為目標。

 

* 起始

在百廢待興之中,楊校長以其堅持和魄力,從整頓人事,到甄選新進教師人員、課程研討、工作分配、師資培訓、教學建設,如火如荼、馬不停蹄,以三倍的時間、人力、物力,為人文打造一個教育的優質環境。但其中,仍有許多舊勢力、舊觀念的阻擾,讓工作進行的十分困難,也遭遇非常大的挫敗。第一學期結束,有四、五十位學生轉走,對楊校長和全校的同仁,真是莫大的打擊。

但大家仍不放棄理想,繼續以更多時間的投入,並加強在教學與建設上。短短一年的時間,花費近五百萬元,完成軟硬體二十幾項工程。在教學上也創新教學,實施無學年制混齡家族教學,和適性的分組學習。

經過媒體的多次報導,和各界人員參訪,及教審會委員的視察督導,給予很高的評價,也獲得教育部標竿一百九年一貫推手學校,終於獲得大家的肯定。因此紛紛有縣內其他學區,和縣外的小朋友,轉入學校就讀,讓人文邁入另一個新境地。

 

* 始行

雖然在教學上已稍有成果,但仍不敢鬆懈,繼續朝精緻、完美的教學邁進!從協同教學到無學年制,進而到主題統整教學,希望孩子真正學到能帶得走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培訓老師、凝聚共識,成為這一階段重要的任務。

在楊校長精心的帶領之下,經過一年,每天不斷的研討進修,教師教學技能、教育理念不斷進步,終於有一個屬於人文,堅強的教師團隊。接下來才真正要進入教育的核心—「帶好每一個孩子」,不是只有在教學上的精進,還要深入孩子內心的世界,引發孩子真正的潛能。前一年只不過是準備和歷練,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開始。----未完待續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59期]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照顧

2004年9月10日

這學期佛光人文國小,在楊文貴校長的指示下,上課時間從週一到週五,全校一到六年級學生,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五點半全天上課外,並增加下午點心。週一、三、四、六下午社團活動,除本校師資外,並聘請優秀外聘師資,到校指導小朋友,發展學生的興趣潛能和優勢智慧。這些課程的實施、點心的提供,家長完全不用負擔一毛錢。實施的原因是,希望人文國小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照顧,不用送到安親班,也不用為孩子的才藝學習,增加家長的負擔。尤其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孩子除了課業學習外,有更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就變成有錢的孩子可以學習很多才藝,清寒家庭的孩子,沒有學才藝的機會,喪失許多機會和能力。這些多出來的鐘點經費,平均每個月約三十萬元左右,一年要花費三百萬元,全部由學校和全體家長共同來籌募。以合夥人共同經營學校的理念,為人文國小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一起來努力。

簡單的說,楊校長將過去主雇關係—學校是老闆,學生、家長是客人,變成合夥人,將資本主義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缺點改進,而以「均富」、「大同」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精神,帶入校園。這個議案在楊校長提出後,獲得家長會和宜蘭佛光會的支持,紛紛表示願意支持,共同來籌募款項,完成這項美好的心意。楊校長表示,有這樣的想法,是深受大師行佛、助人,讓每個人歡喜、方便的精神所感召。希望幫助所有的小孩,不要讓清寒者失去更多學習的機會。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57期] 人文國小獲選教育部標竿一百學校

2004年8月27日

宜蘭縣公辦民營佛光人文國小,在楊文貴校長領導經營下,短短一年,以創新教學,推動九年一貫協同教學不遺餘力,獲得教育部標竿一百評審的肯定和認同,因此當選為今年標竿一百學校,獲得五萬元獎勵金。

消息傳來,家長會給予道賀,也給辛苦付出的人文教學團隊,一個肯定和鼓勵。一年來新教師團隊,在楊文貴博士校長的領導下,以一天當三天用,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沒有假期、暑假,全心全力推動九年一貫課程。

從第一學期橫的協同教學,以四位老師協同教一個年級的課程,到第二學期縱的協同教學,三到四位老師負責全校一個領域的教學。當全校老師熟悉所有孩子和領域課程及協同教學能力後,今年更進一步實施主題統整教學,將全校老師分成人文和科技兩大教學群,協同推動經驗知識的教學。

除徹底協同教學外,並實施混齡無學年制家族教學,讓情意教學和兒童興趣發展在家族中進行,成效良好。另外學校博物館化的概念,也在本校實現,目前有水族館、藝廊、雙語生活館和數理科學館的設立。讓孩子在豐富多元的環境中,自由愉快的學習。

以短短一年所展現旺盛、創新的教學,因此獲得:「標竿一百—九年一貫教育的推手」,這項殊榮,實實至名歸。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文知音第55期] 給孩子正確的學習

2004年8月13日

下載人文知音55期

文:陳清枝

黃武雄教授在「學校在窗外」一書中指出,教改除了制度的變革,權力的解放,更重要的工作是,教學的改變。

黃教授將知識分成:套裝知識,就是一般將人類經驗,抽離個別化之後,編寫而成供學生學習的教科書,如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等科普知識。

另一種則是經驗知識,透過學習者自己摸索、思考、經驗,所獲得的知識。

套裝知識可以提供有秩序的學習,但卻讓孩子無創意和學習的興趣,只習於套公式、背知識,不再體驗知識,違反兒童嘗試錯誤與整體了解的認知模式。但它卻提供國家經建所需的技術培養,和個人獲得文憑的途徑。

在過去資訊缺乏時代,兒童和父母別無選擇,強迫接受套裝知識的學習。但今天生活富裕、資訊發達,套裝知識基礎鬆動,所有知識可透過資訊取得,不必花許多時間去記憶、背誦。因此學校教學方式,勢必要面臨變革。

傳統的分科學習,將被統整課程取代,而經驗學習將融於套裝學習。學習不再只是老師教、學生學,或只是死記、死讀幾本教科書。將學習權還給孩子自己,由孩子自己決定學什麼、如何學。

也許有人斥為無稽之談,認為孩子怎麼有能力自己學習?在該書第74頁作者提出伊里奇所說:「大多數有效的學習,都是學生自己進行的。都在專門為他們設計的教育課程之外,學到他們後來學會的大部份東西。」

這正是今天學校老師,和為人父母者,要深思的地方。孩子如果無法在學校,學到他要的東西,或所學的東西只是經驗的皮毛,卻無助於知性的成熟、個體的發展,那我們是不是該檢討今天的教學?

以孩子有興趣的題目、內容為上課內容,老師在旁協助他深入研究、探討,透過小團體的協力學習,學校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才正是未來學習的主流,教改真正的內涵。

人文有機體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